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》 > 1999年第3期
编号:10246724
参麦注射液治疗30例胸痹临床观察
http://www.100md.com 《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》 1999年第3期
     作者:张宪宏 王崇生

    单位: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医院,佳木斯市,154002

    关键词:

    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/990355

    笔者自1997年10月以来,以祖国医学辩证施治理论为指导,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30例胸痹(包括心绞痛、心肌梗塞),获得满意疗效。现报道如下:

    1 资料与方法

    1.1 一般资料

    30例中,男18例,女12例,年龄40~68岁,平均54岁。病程4~10年,平均7年。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ST-T改变。多患有慢性疾病,大多有烟酒嗜好。

, http://www.100md.com     1.2 方法

    1.2.1 辩证方法与病例选择:30例均符合高等院校教材第五版《中医内科学》胸痹虚证类的气、阴两虚型诊断标准。

    1.2.2 治疗方法:用参麦注射液60毫升加入5%葡萄糖或0.9%氯化钠注射液250毫升,静脉滴注,每分钟30滴,每日一次,连用15日为一疗程。心绞痛发作时,用参脉注射液60毫升,静脉推注。在静脉用药过程中,停止服用扩张血管及活血化瘀药物。

    1.2.3 疗效观察:采用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、心律失常研讨会修定的冠心病、心绞痛疗效评定标准。

    2 结果

    经过一个疗程参麦注射液治疗后,结果显效18例,占60%;好转10例,占33%;无效2例,占7%。

, http://www.100md.com     典型病例:

    刘某,女,56岁,5年来时感胸闷,心前区隐痛,心慌气短,乏力,夜寐欠安,五心烦热,口干欲饮,头晕目眩,遇劳则甚,舌质红,苔少,脉细弱无力。多次心电图检查示:心肌缺血。患者胸痹日久,气阴两虚,气虚则无以行血,阴虚则脉络不利,均可使血行不畅,气血瘀滞,故时感胸闷,心前区隐痛。心脉失养,则见心慌。气虚故见短气,乏力。夜寐欠安,五心烦热,口干欲饮,均为阴虚之症。阴虚阳亢,故见头晕目眩。虚不耐劳,故遇劳则甚。舌红,苔少,脉细弱无力,均为气阴两虚之证。此病辨证属气阴两虚型,治宜益气养阴,用参麦注射液60毫升加入5%葡萄糖250毫升之中,静脉滴注,每日一次,连用15天后,诸症消失,心电图检查示:窦性心律,正常心电图。门诊随访2个月未复发。

    3 讨论

    对胸痹的治疗,各家多有阐述,体会各异。多数认为:“活血化瘀法”为最好的治疗原则,对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不显效。笔者认为,该法始终是以治标为主,但病的根本是“正气虚”,故治本尤为关键。观察30例患者,均有不同程度的气虚表现。按“治必求其本”的原则,治疗上应针对致病的根本原因——心气虚,从本治标,扶正补气,以达到气助血行的目的。而气阴两虚型又颇多见,因此益气养阴法,又每每多用,即在补气的同时,必须注意体内阴液的补充,以保证脏器运行的充分物质基础。

    参麦注射液是根据明代张介宾《症因脉治》中记载的古方“参冬饮”,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取、研制的中药注射剂,由人参、麦冬组成。其中人参为君药,大补元气,益气祛瘀,推动运血,防止血滞经脉;辅以麦冬为臣药,养阴、润肺、清心,“补心气之不足,养受损之心体”。本品属急救中药静脉制剂,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,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,改善心、脑等主要脏腑的供血。从治疗的30例情况看:参麦注射液治疗后病人自觉胸痛、胸闷、气短症状减轻或消失,心电图ST-T异常迅速改善,疗效确切,无副作用,有推广使用的价值。, http://www.100md.com